现在有个错误的导向,认为设计好的标准就是“好看”,把建筑设计看成一种外表、立面的创作。更有甚者,认为设计越“怪”越是创新!我认为对建筑应该全面理解,创作的目的,应当是创造最适宜生活、工作的空间环境,给人精神享受。离开这些只追求某一方面是不对的!
2009-06-01ARCHINA 建筑评论 华南理工 何镜堂  阅读:2062
国内主要大城市的发展日趋国际化,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对城市交通和功能分区有了系统的规划和布局。特别是在城市交通方面,城铁已经成为主要大城市的发展交通模式。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将成为大城市发展的主要要点之一。山鼎希望能运用国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验,理念和手法,并能结合到国内的建设模式,在北京乃至国内项目上得以发展,实现,并提升。在设计方面,公司在规模和水平上能在短期内达到国际一线设计公司的水准。
2009-06-01ARCHINA 陈栗 山鼎国际 建筑评论  阅读:2944
创意是一种工作态度和倡导的方向,所以从员工的角度或者公司的角度来说,创意首先是一种职业道德。因为本身从创意的属性来说,创意是思考的原发点。而且是自我实现重要的手段,包括是企业岗位以及专业兴趣高度热情所在。其实也就是我们这种设计企业的专业凝聚力。
2009-06-01ARCHINA 建筑评论 金涛 山鼎国际  阅读:3059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他在波林根的建筑—塔楼,是其理论和心性发展的见证。塔楼是荣格表述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所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它的建造过程与荣格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塔楼的最终形态又象征性地展现了荣格精神的完整性。
2009-06-01ARCHINA 建筑评论 荣格  阅读:2852
中国的建设速度太快了,留给设计的时间太少。美国要做两年的设计在中国恐怕五个月就做完了。设计的过程本身应该是对质量的一种控制。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就不会做出好的设计。设计不光要有好的点子,同时还要按照程序来操作,才能保障好的设计理念能够变成好的结果。
2009-05-27ARCHINA 李建伟 建筑评论 EDSA  阅读:2362
AAI进驻中国后,如同身处国内建筑市场的任何一家事务所一样,在面临机会多变动大的状况时,一度需要承接不同类型的项目以及不同规模的合同等,因此组建一个更具活力、更具弹性的团队,营造轻松宽松的办公氛围,使公司获取更大应变力的措施。
2009-05-27ARCHINA 谢岗 AAI 建筑评论  阅读:3801
中国的地质地理条件跟其他国家差别甚大,我们始终认为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历史背景的建筑,应该呈现出自己特有的一面。很多欧洲过来的建筑师喜欢简单的移植以往的设计,而忽略考虑当地使用者的需求,此类本土化是不成功的,不是我们SOM的工作方式。我们的另一个理念是不会去宣扬设计师而会去宣扬一个团队。众人可以通过我们的作品认识SOM,而非个人,SOM不会只强调设计师的成就及功绩,我们强调的是团队的配合协作,也就是SOM的品牌。
2009-05-27ARCHINA SOM Silas Chiow 建筑评论  阅读:3444
国内以前的建筑设计院,更像是政府的一种职能部门,没有市场行为。现在设计行业更趋于市场化,就进入了新的阶段,有市场适应能力的设计公司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有些这样的公司没有设计资质,只能做方案不能做施工图设计,这样你的概念就难以延续,除非你找一个有资质的设计公司进行合作。
2009-05-27ARCHINA 余立 翰时国际 建筑评论  阅读:3042
并购或控股方式需要顺其自然。从外资角度来说怎么样把它本土化一些,然后借中国本土的平台来去开展一些更深层次的设计业务。现在外资公司更多的还是在浅层面的、方案的这个层面做,深层面做的还是比较少。我觉得他们做深层面对中国建筑业有非常多的好处,毕竟他们的施工图做的非常细,时间也很长,总是把一个小构建当成一个设计来做。
2009-05-27ARCHINA 徐建伟 东方华太 建筑评论  阅读:3164
中国本土设计机构未来发展方向一定是要往全业务化方向发展的,其体现形式是指在建筑工程这个产业链里面从传统设计领域向咨询策划及实施控制、造价控制方向拓展。这种发展趋势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客户需求,也就是市场需求。
2009-05-27ARCHINA 刘向阳 天友建筑 建筑评论  阅读:1752
长时间以来,国内项目运作在工程设计协调方面的能力比较差,通常都是雇一家什么都能做的综合性公司,导致管理、沟通粗放、项目周期短,各公司之间缺乏沟通协调。为避免这种矛盾,客户只好找一个“一揽子”公司做。然而公司之间的协调不规范,成为专业化发展的阻碍,导致市场不够精致,责权未能细分。
2009-05-27ARCHINA 陈跃中 易兰 建筑评论  阅读:5339
以前做设计报批的手续很麻烦,但是这两年进步很快,这方面国内的进步很令人惊讶。还有就是国内的设计院有很多很好的制度,比如图纸汇签制度,在香港是没有的。但是始终有一样事情就是国内的人际色彩比较浓厚,香港就没有这个问题,非常的制度化,就算换了领导班子都不会影响。
2009-05-27ARCHINA 何显毅 建筑评论  阅读:2287
追溯到十几年前,当时中国建筑界比较推崇外来建筑师,甚至无论优劣都能轻易在中国拿到不错的项目,现在则有很大转变,国外建筑师拿项目必须凭实力。
2009-05-27ARCHINA 黄湘民 HOK 建筑评论  阅读:2573
境外公司看待中国市场颇感神秘,多数领导人对中国了解不深,会以西方的眼光看待中国,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在国际舞台上需要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手法。但外资公司在心态上一定要把自己看成一家本土公司,假如始终无法摆脱“外来和尚”情结,那将无法真正投入中国的市场,将来会遭受挫折而打退堂鼓。
2009-05-27ARCHINA 黄智聪 EDAW 建筑评论  阅读:2720
不同的方式对于企业内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战略模式下的复杂程度,或者操作的要点应该是不一样的。设计单位之间的并购重组核心是人才,对人才起码是保有,然后怎么样激发,这个方面是及其重要的。
2009-05-26ARCHINA 建筑评论 天强管理咨询 祝波善  阅读:2326
我们更倾向于理性的设计,做设计时,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复杂的表使得设计是基于一个非常大量的思考得出来的。虽然是理性的设计叫疯狂理性设计,我们做出来的设计都是非常疯狂的,有些时候它的可操作性还是有待考虑,但是从逻辑上这样一个东西是有意思的。
2009-05-26ARCHINA 建筑评论 深圳筑博 冯果川  阅读:2450
建筑设计公司是一个智力型企业,做的事就是通过对市场的理解,运用适当的管理方式,把自己的技术满足市场需求。设计公司的专业化之路也必然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如果我们把市场理解为外部条件、把技术理解为内部资源、管理是中间的媒介的话,设计公司的专业化方向不是只有一条路,而是有五条路。
2009-05-26ARCHINA 建筑评论 ADU管理咨询 陈阳  阅读:2663
在品牌建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你的设计理念,设计哲学。
2009-05-26ARCHINA 建筑评论 易道 梁钦东  阅读:3549
企业的战略发展应和国家经济战略相一致,如地下空间开发,生态节能设计等。如果一个企业发展战略和国家宏观政策指导相吻合了,这个行业你就容易竞争,所以这个是我们在选择战略发展方向上必须重视的。对这些行业企业我认为是我们建筑企业发展的方向。
2009-05-26UDG联创 建筑评论 UDG联创国际 薄曦  阅读:2753
在2006年7月份,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我们天津的城市总体规划,这个城市总体规划当中,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实际上是三句话:就是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天津要想成为一个经济中心的城市,还有一段路要走。
2009-04-17ARCHINA 建筑评论 尹海林  阅读:1782
推 荐 / Recommend   [加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