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龙子湖南湖湿地公园 | AECOM
阅读:4583 2023-09-08

◎蚌埠龙子湖桥头公园(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蚌埠,意为“河蚌码头”,因古为淡水采珠之地而得名“珠城”。这座安徽省的工业物流城市,近年间已悄然转型为湖滨宜居之城,蜕变的背后离不开龙子湖滨湖公共空间的贡献。


故事还要从2004年说起,AECOM从那时便开始参与龙子湖环湖7.8平方公里的规划和设计工作。2008年开幕的龙子湖桥头公园,不仅提升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也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树立了“宜居、宜游、宜业”的人居环境新名片。十几年间逐步建成的253公顷龙子湖西、北、东岸公共空间,如今已成为市民喜爱的休闲活动场所,对促进城市发展与吸引投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蚌埠龙子湖南湖湿地公园总平面


2016年起,AECOM为建设龙子湖东南岸361公顷的南湖湿地公园提供下一阶段的设计服务,由包括景观、生态与水务、经济、城市设计和建筑等多学科组成的项目团队交付整合性方案。项目团队旨在以低影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策略,将自然元素与人工景观相结合,梳理修复九条汇入湖体的水道 ,打造环湖湿地体系、净化汇入湖体的城市雨水,建立完善的生态措施,构建城市海绵体系,改善龙子湖水体水系,以提升龙子湖韧性;完善城市生态休闲功能体系,实现龙子湖由北向南、由人文过渡到纯自然生态的“城市湖泊型生态湿地公园”。



第0步

调研



龙子湖之水源于东西芦山,据《凤阳新书》记载:该河“引上游九龙水汇注而成,故名龙子河”,是龙湖发源地。


九个河道从南面注入湖体,因部分河道存在季节性断流的问题,且普遍水质不佳,对湖体水质带来了负面冲击。龙子湖东南岸由于长期环湖鱼塘养殖和农业耕作导致面源污染,其水生栖息地遭到破坏。此外,环湖开发地块的城市雨水径流未经初期雨水截流或净化直接排入湖体。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龙子湖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监测水质为V类至劣V类,与整体水功能区划要求不符。


与此同时,由于滨湖区域植被大部分为人工痕迹较重的苗圃和品种单一的速生杨树林等类型,湿地、混交林、自然灌草丛等高生态价值的植被类型比例较低,且公园内部缺乏景观游憩功能和设施,导致总体环湖生境有待提升。


◎水系分析



第1步

分析



水岸资源保护


项目团队通过对项目区内水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分析,划分出不同区域。


高敏感区域:高价值林区、湖泊河道水域及其缓冲区,是重要水源涵养区、水质保护区及生物栖息区,进行植被保护与复育,不予开发。


中敏感区域:鱼塘及低洼用地区,建议进行生态修复和改造,强化水质净化、栖息等生态功能,可适度利用资源进行旅游活动开发。


低敏感区域: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设置少量配套设施。



第2步

修复



九龙汇水河道和河口修复


龙子湖水环境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场地作为入湖末端最后一道防线,将配合流域综合整治,通过生态河道修复及河口湿地建设,以最终实现总体水质目标。


1) 生态河道修复:基于九龙汇水河道本底自然条件,通过河道清淤、形态及生境优化、岸坡及缓冲带修复三大举措,最大程度实现九龙汇水水质净化,同步保障河道达到20年一遇防洪排涝标准,并实现河道生境修复,提升生物多样性


2) 河口湿地建设:在九龙汇水河口,根据入湖水质和目标功能布置雨水净化湿地、自然湿地两大类型湿地。


在4条城市型河道河口布置雨水湿地,可净化市政雨水排水,并兼顾一定的雨水调蓄功能(80%年径流总量控制);而对于来水相对较好的5条自然型河道,项目团队则结合河口现状的鱼塘、低洼地布置自然净化湿地,以优化水质、打造栖息地。


对于水中N和P含量较多的雨水净化湿地,项目团队有针对性地选择挺水、沉水植物,并以一定的比例加大植物的种植密度,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对于自然湿地,尽量维持和营造自然质朴的大尺度湿地景观,以芦苇、香蒲等为主要植物;根据不同栖息地目标物种的诉求,为其选择相应的水生植物品种。


◎湿地系统布局图


环湖湿地及生态体系修复


在环龙子湖滨湖一线构建湿地与湖岸林地内环(平均宽度大于40米),在外围沿市政道路构建陆地林地外环(平均宽度大于100米);在内外环之间,通过修复和提升湿地、林地、灌草植被等多样生境,形成连为整体的生态廊道和环湖生态体系。




第3步

营造



生境及生物多样性修复


基于龙子湖环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研以及历史文献的检索,生态团队将11种明星物种作为环湖栖息地修复的目标物种,包括白鹭、黑水鸡、黑翅长脚鹬、灰头麦鸡等涉禽,金腰燕、黑枕黄鹂、红尾伯劳等鸣禽,大斑啄木鸟等攀禽,丝带凤蝶等昆虫,赤腹松鼠等小型哺乳动物和黑斑侧褶蛙等两栖类动物。


◎栖息地布局图


针对目标物种的觅食、筑巢、栖息活动以及隐蔽的生物学需求进行相应研究后,项目团队在环龙子湖现状退化滨湖湿地和林地区域,结合目标物种的生态需求,实施针对性的修复措施,设置一系列异质化、高价值的栖息地节点,打造蚌埠市乃至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热点区。



在栖息地修复与营造的同时,根据动物的亲人距离,设置有缓冲距离的观赏活动区和教育型标识系统,帮助游客理解、融入栖息地的维护与生态修复过程。


林地修复与提升


设计团队充分尊重现状,保留利用了长势良好的现状林,进行低干扰修复和混交化改造:


 结合栖息地需求,遵循区域自然植被群落演替规律,补植多品种小苗,充分利用自然做功,使其修复为高生态价值以及具病虫害抵御能力的混交林地

 保留抚育现状水系周边的涵养林地,通过乡土耐湿乔木营造生态湿地林,进一步涵养优化水源

 结合主要道路边的现有林地,构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等来营造生态防护体系,防风隔噪;鼓励自然演替与竞争,丰富物种多样性;

 对于大面积的空地,结合近远期效果的考虑,在原生植被的基础上,以混播稀植大树和乔灌木种子的低成本方式构建仿原生态林(近自然林)



韧性海绵系统


构建完善的韧性海绵系统,是与整个项目的设计融为一体的核心目标。


项目团队利用生态草沟、雨水调蓄池(干塘)、雨水花园、湿地缓冲带等“绿色”措施来滞蓄和排放径流雨水,实现雨水径流总量及污染控制目标;通过退渔还湖/还湿,增强污染净化能力,提升海绵吸水纳污能力,缓解龙子湖洪水及水质风险;以“促进下渗”“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提升场地防洪排涝安全,应对日益恶劣的气候环境变化。


◎韧性海绵系统


基于场地现有条件,未来,南湖湿地公园的北区将为富有活力的生态艺术展示区和体验休闲区;中区为形式多样、与栖息地区域相邻的科研教育区,其相对安静的环境为游人提供更有私密感的空间体验;南区则结合近远期的开发策略,近期内保留现状较为自然的绿地,让人们近距离与自然互动,远期将打造为原生态林地与河口湿地



第4步

实现



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东一河雨水净化湿地的建设,实现对第一条河道的城市雨水净化。通过不断的调整优化,一期总体运行良好,水位水深适宜、水体透明度高、出水口水质不断提升、水生植物茂密,良好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动物回归。


◎俯瞰东一河雨水净化湿地

◎已建东一河湿地

 ◎已建一期东一河雨水净化湿地(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近20年来,AECOM持续用专业与专注为龙子湖区域打造出高品质的253公顷沿岸公共空间,让市民与湖泊重建联系;为361公顷南湖湿地公园的生态营造提供整合性解决方案,其中包括67公顷的湿地生态修复、9条水系的改善等。我们期待整体建成的龙子湖,既是市民享受自然城市生活的生态舞台,也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 推荐阅读 //




AECOM微网站


AECOM微网站更新啦,随时随地,关于AECOM的一切信息触手可得!



AECOM 





加入AECOM,共创美好未来

 


点击“在看”

分享AECOM的项目及前沿观点

↓↓↓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