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武江乡村振兴传习所 | Atelier NIYANG

点击收藏 [ 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在线项目数据库,带你一起进入知识管理时代 ]

龙归是粤北韶关市武江区的一个小镇。新中国成立前,龙归镇境内有多家粮食加工厂,龙归粮所便为其一。1949年后,这些粮食加工厂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并于后期进行改制,对外出租由私人进行粮食加工。上世纪60年代,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五七干校”的热潮,龙归粮所也在这段时间被改造成了干部“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干校,因而留下了一段鲜明的历史印记。




龙归粮所位于南水河北岸,与镇中心隔河相望,北侧为318县道,东侧为龙归大桥,具有良好的景观资源。场地内部现存有两种建设于不同时期的粮仓,分别为仿照苏联图纸建设的条形苏式仓以及圆形平面的浅圆仓,目前保存状况均较好。粮仓作为粮所这一计划经济时代的重要产物,是其在空间形态上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龙归乡村振兴传习所”正是以龙归粮所保留下来的旧建筑为依托的更新改造项目。


▼粮仓原状,Original granary

640.png

在龙归粮仓改造项目中,我们一是将当地独特的文化通过这一窗口向外界展示;二是基于龙归粮仓曾经作为“五七干校”这一历史事件,增设新的实践培训空间,唤醒场地记忆,激发场所精神;三是充分利用场地周边优越的自然景观资源,为场地带来人流与活力,以全新的旅游产业形态带动新时代的乡村发展。

项目总体布局的构思源于对场地肌理的尊重,以及对场地环境的提升和整治。我们对场地内现存建筑进行了深入排查,充分考虑其历史价值及保存完整程度,酌情拆除一些后期加建建筑,在尊重原肌理的情况下增设新建筑,并形成入口广场、圆仓广场及滨水广场三个开阔的广场空间,对比原条形粮仓之间逼仄的空间,打造更有节奏的场地新肌理,在提升整体环境的同时,强化了人与场地的互动关系,产生张弛有度的丰富空间体验。


▼传习所鸟瞰图,Aerial view of the granary©林颖

640.webp.jpg

▼传习所轴测图,Axonometric projection

640.webp (1).jpg

在设计手法上,我们提取了场地内旧建筑的形式语言,并用现代手法抽象归纳,形成场地内新建筑形态母题,以“此时”的设计与“彼时”的老建筑和谐对话。新建建筑与老建筑在形体关系上采取完全脱开的方式,一方面体现了对历史建筑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为现场施工的操作做了周全的考虑。材料上,新建筑采用了当地盛产的清水混凝土作为主要表现材料,以一种简约、谦虚和低调的姿态与“此地”的旧建筑和谐共处。而在旧建筑的改造中,我们则点缀性地插入以黑色钢板为材料的方盒子作为入口雨棚和外廊作为功能性的强调,也让老建筑在现代材料的衬托下产生反差的美感。新建筑材料以60毫米宽的条板模板清水混凝土为主,以适应当地简陋的施工条件。通过与当地施工队一起研究营建方法,我们最后成功实现了较为自然的混凝土墙质感,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又便于后期村民维护。此外,项目中还适度采用了砖、瓦、竹等当地材料,强化了建筑材料的在地性。


▼黑钢板材料的方盒子点缀性地与老建筑结合,The square box made of black steel plate is interspersed with the old building ©战长恒

640.webp (2).jpg

▼方盒子的内与外,Inside and outside of square box ©邓心宇

640.webp (3).jpg

▼新建筑采用当地砖墙的砌建方式,New building uses the local brick wall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reference ©战长恒

640.webp (4).jpg

项目主入口区域与东侧市政道路相邻,我们利用一条低矮长廊的空间形式与东侧的市政道路相隔,以谦虚的姿态凸显后方四栋苏式仓旧建筑。前广场以水体设计作为与主入口及其他建筑的过渡,并与旧建筑改造而成的多功能报告厅结合,成为可举办大型活动的露天前序广场。场地中心区分布了四栋东西向及两栋南北向的双坡顶苏式仓建筑。苏式仓为砖混结构,木桁架瓦屋面,墙面设有扶壁,内部空间高大,有利于创造丰富有趣的空间形式,为建筑改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六栋苏式仓是本项目主要功能的组成部分,包括党建展览、现代农业展示、互联网电商展示和办公、培训课室以及多功能报告厅,它们承载了传习所最主要的活动场景。


我们对粮仓夹层的空间进行适当改造后作为观展走廊,并在屋顶增设天窗营造独特的体验感 After the appropriat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ace in the middle layer, it is used as the exhibition corridor, and the skylight is added on the roof to create a unique experience ©邱越

640.webp (5).jpg

场地西侧结合四栋圆仓建筑设置圆仓广场。浅圆仓建筑整体为砌体结构,顶部为砖砌穹顶,室内净高8米多。圆柱形的空间为室内设计带来了挑战,但也提供了更具创造性的想象空间:北侧两栋圆仓根据功能需要将设计成环幕展厅及环形报告厅;南侧两栋圆仓中则注入了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并利用圆仓屋顶需要翻新加固的契机,在新的屋顶中部设计了一个圆洞天窗,漫射光从圆洞照射进来,渲染出柔和的空间氛围,打造出安谧舒适的阅读环境。圆仓广场周边场地开阔,景观设计以农田为理念,将水田作为景观植被要素布置在圆仓周围,暗合了粮仓的精神内涵。


▼低矮的长廊将传习所内部空间与市政道路分隔开,The low corridor separates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school from the municipal roads ©战长恒

640.webp (6).jpg

640.webp (7).jpg

640.webp (8).jpg

滨河带沿东西向展开,东部保留场地原有树木,并利用现有高差,将堤岸改造成曲折跌级的绿化平台。中部为滨水广场,是传习所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由培训课室、学员宿舍和观景茶室围合而成。学员宿舍由原居民六层住宅楼改造而成,立面设计采用加法,通过增设浅阳台及立面绿化,以轻松的方式改善原建筑的立面形象。在滨水广场东侧,局部挑出水面的新建观景茶室小巧通透,以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通过空间的趣味性划分强调了人行走时的体验。西南侧一组新建的园林式建筑群为大师工作室,为前来培训的专家提供住宿和工作空间,几栋建筑单体围合成面向河岸的庭院,内部水渠蜿蜒,单体之间通过连廊相接,步移景异。大师工作室组团的设计手法与主入口相同,一前一后,遥相呼应,为整个场地的空间序列画上句点。


▼观景茶室,Viewing tea room ©邱越

640.webp (9).jpg

▼滨河带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基础上将堤岸重新改造成曲折跌级的绿化平台,On the basis of retaining the original trees, the riverside is reconstructed into green platform ©林颖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根据人的需求,在“彼时”的建筑中运用“此时”的手法和技术,使来自两个时空的特点和谐共存于同一物质实体上。时空交错间,步移景异中,静静地给参观者述说着过去的那段时光。

▼平面图,Plan

640.webp (12).jpg

▼党建展厅剖面图,Section

640.webp (13).jpg

▼党建展厅立面图,Elevation

640.webp (14).jpg

地点:中国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
总占地面积:18053平方米
改造建筑面积:3991.55平方米
新建建筑面积:765.57平方米
时间:6/2018 - 2020
设计团队:倪阳、邓心宇、林毅、李缤思、林颖、廖韶山、李宗泰、刘飞雄、余波延、于隽、朱应云、谢灿东、黎泽良、曾书函、黄飞潮、陈均华、陈欣燕、郑明明、李东沅、贺维桢、张敬军、王志明

项目概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