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户村村民之家 | UAD浙大设计

点击收藏 [ 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在线项目数据库,带你一起进入知识管理时代 ]

引   言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的建造被广泛推行。但许多更新实践忽略了乡村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地域特征,忽视了对村落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公共空间社会性的关注,导致村落的原生状态被破坏,地方的历史记忆被抹去,使乡村丢失了最珍贵的原生文化资源。

乡建的介入应不止于满足现代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平实恰当的方式去保护村落的原生环境和再现本土的精神,让地域文化的力量回归乡村。


在中国古代建筑观里,建筑时刻追随自然,空间建构与材料建造都会跟着自然一起更新、进化和演替。从这个角度来看,乡土建筑可以被看成一种原生的“自然原型”,它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自发地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自然形态。

王户村村民之家位于浙江台州仙居县白塔镇下的王户村,场地是村子最东边的一个地块,紧贴道路,面向小河。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村民之家的公共空间建设,并依托仙居县的旅游资源,结合自身的物质环境优势,来激活这个古老的村落。

村落肌理

© UAD

王户村位于山区,地质土壤肥沃,农产品丰富。现状的土墙就是村民以前用来种蘑菇的泥土房遗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村生产方式转变,曾经的生产记忆逐渐被淘汰甚至遗忘。遗落的历史碎片是时间的见证,土墙上遗留下曾经的窗口,门洞,让人可以联想到曾经的使用方式。

村落环境

© UAD

在这两个土房遗址的边上,发现了另外些许土墙,经过询问当地村民,得知原来有3个蘑菇房,后来过于破旧倒掉几乎全部消失。现今,仅存的几面摇摇欲坠的夯土老墙陪伴着村民,通过残存的几个门窗洞口向路人倾诉被遗忘的记忆。


王户村村民之家通过空间模式和建造模式对传统民居的转译,将历史记忆赋予到建筑中,来延续原有的原型。整体的坡屋顶条形体块置于现有老墙内,让村民之家从老墙中自然“生长”出来。新建筑和老墙交相辉映,显隐互鉴。此外,在第三个蘑菇坊旧址上,重新呈现了曾经存在的第三个房子,再现这块土地上昔日的劳动场景,唤起了村民的集体劳作记忆。

新建筑和老墙交相辉映

© 赵强

旧时民居的建造材料多为夯土墙和砖块,但夯土墙易被风化侵蚀。现状的两栋建筑,其中屋顶已坍塌,夯土老墙已老化,两者均不可作为新建筑的结构体。所以村民之家采用新的混凝土外墙,与原有夯土老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当代新技术,且又与地块周围环境形成呼应,调和了与村落之间的冲突,形成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过渡。

过去与现在的过渡

© 赵强


王户村村民之家夜景

© 赵强

村落是通过单体不断聚合形成的有机整体,从单元到整体,它们都遵循了基本的模度的法则,进而形成了具有相似性的建筑形式和尺度。王户村多见条形坡屋顶,长条状的空间体量,王户村村民之家延续了当地尺度“规矩”,沿用本土的空间模度进行设计,使内部空间有相似的当地建筑尺度,让村民获得熟悉的空间感受。

村落原型

© UAD

延续了当地的建筑“尺度”

© 赵强

同时,这样的模度操作也有益于外部街巷空间的营造,整体上,通过模度延续了当地的建筑形制和保护了古村落的外部空间环境。

村落的外部街巷空间

© 赵强


目前村落普遍的公共活动空间稀缺,不能满足保护集体文化,满足村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鉴于村落土地的有限性,活动中心尽量占地较小,功能多样复合,灵活调整。新建了多功能展厅来承担村民会议、会客、运动健身和电影休闲的多重功能。

一层平面图

© UAD

复合功能增加了建筑的使用时间,例如白天可作商业售卖,给孩子们提供阅览空间,晚上给村民播放电影。同时多功能展厅具有图文展览的功能,展览村史脉络和蘑菇加工的工艺流程,通过空间对建筑全时段使用的关注来实现功能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内庭

© 赵强

室内外空间

© 赵强

由功能生发的空间带来崭新的生活模式,从原来的生产性空间转变到如今的社交公共空间,同时也是一种对建筑与社会的关系的重构。


现状墙体上的开窗是阵列匀质的小窗,受制于夯土的力学性能,无法建造更大尺寸的窗洞,其次原来的蘑菇坊的养殖需求本身对光线的进入极为敏感,进而立面整体较为封闭。但随着对舒适度要求提高,这些曾经的小窗已无法满足建筑采光通风等的要求。

立面开窗的演化

© UAD

王户村村民之家采用多种不同的开窗形式。整体上,咖啡厅和展厅的虚实对比是立面对内部功能逻辑差异的再现,让路上的村民也能感知室内空间功能的不同。

虚实对比

© 赵强

局部上,多功能展厅设计了角部较大的转折窗来增加采光的需求,咖啡厅入口的大玻璃窗让自然环境渗透到室内。

转角窗

© 赵强

坡屋顶上增设的高窗对望山坡,除了引入自然景色,体现了对技术生态性和空间舒适性的考量。此外这些再构的“新窗”重构了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它们积极地回应村中的巷道、民居、和周围的远山,让建筑内部与外界环境相互因借,从而发生更多的视线联系和内外的相互感知。

坡屋顶高窗

© 赵强

剖面分析

© UAD

自然原型是古朴村落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古老智慧的体现,面对未来,又是年轻而坚固的。它使得建筑历经时间的考验,经久不衰,直接深刻地思考并回应一片片丰富的土地。它弥合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持续生态地与自然社会相处的方式,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合共生。

沿河透视

© 赵强


总平面图

© UAD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丨

王户村村民之家

设计单位丨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类型丨

改造建筑、城市更新

项目地址丨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

建筑面积丨

400 ㎡

项目年份丨

2023年


建筑设计

莫洲瑾、吴和根、郭丽栋

结构设计丨

金振奋、陈东

给排水设计丨

桑松表、吴唯昊

电气设计丨

沈月青、李兆昱

智能化设计丨

林敏俊

景观设计丨

孙洞明

建筑摄影丨

赵强


施工方

仙居长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委托方丨

仙居县白塔镇仙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项目概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