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丨UAD浙大设计

点击收藏 [ 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在线项目数据库,带你一起进入知识管理时代 ]

建筑除了满足基本使用功能以外,其公共性的属性使得建筑同时具备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价值。在绍兴文理学院校园有机更新的背景下,我院首席总建筑师董丹申老师提出:在校园格局多个轴线交汇处点下一枚“棋子”,向南与校园中心景观湖和主校门互望,向北衔接格局中正的现状教学组团,为本就极具影响力的“风则江大讲堂”系列讲座创造一个实体化传播交流载体,使其成为这个校园新的文化精神领地。





通过符号表达来隐喻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属性,从而诠释其文化内涵。《礼记·乐记》有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相成”的价值观对传统建筑形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筑格局、功能、形态的基本逻辑都遵循礼制法度。


校园格局的“礼乐相成”

© 丘文三映

风则江大讲堂由我院首席总建筑师董丹申老师亲自指导设计,项目位于绍兴文理学院河西校区核心区,向南与校园中心景观湖和主校门互望,向北衔接格局中正的现状教学组团,处于整体校园“礼序”格局的重要位置,是校园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在整体布局上,我们以一个圆形的讲堂置入校园两大重要轴线的交汇处,方圆相衬,调和四方,成为空间转承的一枚重要“棋子”,隐喻“礼乐相成”的价值观。

传统油纸伞

© 网络

以油纸伞为原型符号

© 丘文三映

中国传统审美观主张对建构逻辑的自然显露,讲求由内而外的形质合一。在探索绍兴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传统油纸伞的美。通过对传统文化物件的符号隐喻,将油纸伞的结构功能进行再演绎,呈现“自然而然”的建构美感,契合中国传统审美,整体形成一组从外部展廊到内部讲堂有秩序的庇护空间。

“伞形”屋面

© 丘文三映

“伞骨”展廊空间

© 丘文三映

围护结构模块集成剖面

© UAD

主讲堂筒体外围的环形公共展廊空间,成为人们驻足观景、洽谈交流的室内开放空间。组合柱在此建构出具有纵深感的空间序列。基于对“油纸伞”的特征进行抽象化表达,我们创建了108组裸露的“伞骨”式钢结构组合柱,再将其依据简单的“圆”的逻辑进行复制和阵列,呈现出“伞”的骨架效果。

正圆形主讲堂空间

© 丘文三映

结构组合柱

© UAD

主讲堂空间是一个正圆形的672座阶梯式主会堂,室内装饰延续建筑结构的木构设计语汇,“伞”形的隔栅吊顶从主讲堂外围环形展廊延续内部讲堂,集成化的吊顶构造为会场带来了连续完整且具有向心感的视觉效果。




符号的表义不仅是表象层面的隐喻,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属性所衍生出的联想,从而达到建筑物的纪念性,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风则江的象征符号——“油纸伞”,在建筑形式演绎的空间情境中,以其文化符号为纽带,链接了富有传统江南人文底蕴的诗意空间,建立起与绍兴水乡文化意境的共情。


符号引发人的联想

© 丘文三映

风则江大讲堂原为绍兴文理学院的大型系列精品讲座,以“感受名家风采,共享学术盛宴”为宗旨,成为享誉绍兴乃至浙江的知名高校讲坛。如今,在这个“伞”型空间下,多样化的文化行为得以延续,可以是高校讲坛,也可以是文化展览,“伞”成为了一个新的文化交流载体。

校园文化的载体

© 赵强

校园文化的载体

© 丘文三映

建筑形似撑开的油纸伞浮于水面,建筑环廊、檐下等界面倾斜的空间与外山亭台相映成趣,造就“伞荫诗书,满堂经纶”的绍兴书院文脉与江南讲堂意蕴。而内外空间的交相呼应,也映射“开伞”时人与景的关系,让使用者如临其境地感知“油纸伞”所暗含的乡愁情感。

“伞荫诗书,满堂经纶”的文化意蕴

© 丘文三映

从外形“油纸伞”的抽象符号意向,延续到内部“油纸伞”的文化空间氛围,符号带来了新的空间互动体验,伞架构件随正圆展开,风则江大讲堂在环境的晕染中演化出独特的文化意向。




皮尔斯认为在接收者心里,每个解释项都可以变成一个新的再现体,构成无尽头的一系列相继的解释项。解释项变成一个新的符号,以至无穷,即“符号价值的无限衍义”。因此,符号本质上是具有动力性的。


风则江大讲堂通过符号不断进行衍义,尊重并保证建筑功能的在场,通过形象带给人们的新的感知进行交流,在生活的不断触碰中搭建起情感的桥梁,并成为新的社会规约符号。


建筑与周边

© 丘文三映

北面主入口

© 丘文三映

“油纸伞”的符号意义除了表达其功能与文化属性语言以外,还包含了搭建使用者交流的社会属性,暗合“共撑一把伞”般的亲近感。设计将其主入口布置二层北面,以草坡形式与现状教学组团广场相连。在强化仪式感的同时,也创造了讲坛展演、草坪活动、节日庆典、毕业留念等校园文化休闲场景,成为了校园更多元的公共交流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风则江大讲堂将会成为学生们心中新的符号记忆。从“油纸伞”到“风则江大讲堂”,符号的价值也在被无限衍义。

多元的公共空间

© 丘文三映

建筑符号不仅仅存在于形式象征之中,他具有语言的结构,能被交流。伞雨润物无声,师生于此共学,经纶满堂诗情,诗意氤氲其中。


相关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模型照片








项目名称丨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

项目地点丨浙江 绍兴

设计指导丨董丹申

建筑设计丨莫洲瑾、曲劼、金林建、郭丽栋

结构设计丨金振奋、张沈斌、吴强、钱梦必

给排水设计丨桑松表、沈腾飞

电气设计|李平、冯百乐、徐松杰、邓周宁

智能化设计|张武波、陈佳、林敏俊、马健、杨国忠

暖通设计|丁德、潘大红、孙义豪、严艳秋

幕墙设计|白启安、余平、胡粮泽

室内设计|楚冉、孔祥

景观设计|盛超赟、林建海、沈海涛、徐晖

照明设计|王小冬、赵艳秋、邢嘉仪、傅东明、冯百乐、吴旭辉

舞台设计|池万刚、陈涌

岩土设计|陈赟、韩嘉明、周江、胡根兴、辛蕾

项目业主丨绍兴文理学院

项目规模丨12514.18㎡

设计时间丨2019-2020

摄影师丨丘文三映、赵强


项目概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