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育才一小改扩建项目 | 和睿设计
阅读:1248 2024-06-28

按:耦合是我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词,通俗来讲,它形容的是在系统内部,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终构成系统运行的逻辑和方式。那么通过调整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即可改善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效提升系统功效

南侧鸟瞰

与其说学校是某种建筑类型,不如说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小微社会系统,那么设计学校这件事本身,就意味着建筑师在表达对城市的理解。

育才一小作为深圳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的历史名校,因周边学位需求众多,原有校舍早已不堪重负,所以结合现有用地规模和学生规模,本着集约用地的原则,决心以 60 班教学规模为目标对校园进行改扩建 —— 一次典型的深圳式的高密度学校尝试。

抬升平台、功能组团和多样性场景

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校园北侧为工业六路,东侧为水湾路,西侧为水湾直街(北接荔园路),南侧为招商西路,项目用地周边多为居民住宅区,东侧有招商大厦,北侧有育才中学。

基地周边情况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23541.19平方米,其中包括育才一小用地和原育才第一幼儿园用地,用地内部树木繁茂,其中一棵树龄40年,树冠 27米,树高12米的黄葛树作为整个校园的图腾需要保留。本项目包括扩建工程、拆除工程以及现状校舍改造工程。改建区内的多栋教学楼需保留,在原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

地西侧城市界面封闭,东侧界面相对开放

从鸟瞰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基地西侧和南侧城市界面相对封闭,且水湾直街和招商西路都是等级不高的城市支路,而西侧高层可能对场地有日照影响;东向和东北向面对招商绿地和育才中学,城市界面相对开放。这就给我们带来第一个问题,新的学校面对现有城市环境的态度是什么?

我们先回到学校内部。在学校设计中是有一个暴论的,即:操场位置是学校设计里的决定性因素。原因很简单,操场因其朝向要求和占地面积,其位置基本决定了整个校园空间结构形态。在高密度校园设计中,因为节地的需要,操场被抬升到空中,这就在竖向关系层面加上了第三个影响因素。

具体到这个项目,又加上了第四个影响因素:12米、树冠树冠直径27米的黄葛树。那么,可行的操场位置基本上只剩下了两个。选择操场沿水湾路方向边侧放置,西侧保留校舍与操场分离,那么可建设用地大且集中,且用地南侧部分面宽大。这个方向意味着普通教学组团在未来校园里将南北分置;选择操场短边沿招商西路放置,则可得到分区明确的两块用地,东侧可用地与保留校舍连接紧密,日照受西侧高层影响小,可形成完整连续的教学区。两者皆可,但我们选择了第二种。在第二种情况下,因为操场位置原因,可以实现校园建筑之间的最远视距。对于一个高密度学校而言,长视距对校园空间的开放意味着什么,我们都很清楚

树和操场的存在决定了校园空间的设计策略

确定了操场位置,就确定了操场和保留建筑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土方开挖和现有建筑层高,我们将操场抬升至7.2米高度,并决定尽量保持板下空旷,有利于采光通风;同时考虑到西侧和南侧的城市界面现状,我们决定将校园所有建筑高度而不仅仅是教学功能区压制在24米,这样可以保持城市界面友好,并由此避免了后期消防登高场地的设置问题,从而进一步缓解校园内部用地压力。但“既要又要还要”的后果就是:高密度校园所需的密度和建筑面积从哪里来?

新增面积的安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
我们将目光投向保留建筑,由于年代久远,现存建筑存在加固维护、功能置换和扩建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们和它们所占据的用地,往往意味着“低密”。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利用各种手段,跟保留建筑以及其周边红线要面积,同时实现走道形教学空间向组团教学空间的转变

对于旧建筑的多模式改造是实现新空间的必要步骤
教学空间模式的确定,就意味着教学区空间序列的形成。从北到南,教学组团自低年级到高年级依次排布。小学高年级是人生重要的衔接期,10岁前的孩子和10岁后的孩子不是一类孩子,所需的外部空间也不一样,中低年级的孩子适应围合性公共空间,高年级孩子对于外部空间更加好奇。相应的,针对 7~12 岁不同年龄段,年级越高,教学组团周边的公共空间也就更开放。

从北到南自低年级到高年级依次排布的教学组团形成序列

‍‍‍‍‍‍‍‍‍
如果我们聚焦到教学组团内部,我们就可以看到区域功能的系统性耦合。不论在低年级组团还是高年级组团,普通教室、功能教室和开放空间在同一区域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共同建立组团内部的教学活动场景。低年级组团的开放空间相对内向,而高年级组团的开放空间则和外部环境有更多接触面。


教学组团内的功能性耦合

我们所谓的功能耦合不仅仅出现在教育空间,我们更希望的是教学功能和非教学功能之间也能发生类似联系,为此,我们将图书馆功能一拆为二,平铺分置于高低年纪组团之下,针对不同年纪的孩子,在阅读之外,增加诸如多媒体教学区、演讲角、讨论室等多种细分功能,希望其能和正常教学课程之间产生联动关系,面对未来,开发出新的教学场景。那么教学功能、非教学功能和校园景观之间是否也能发生耦合?我们的结论是可以而且是必须的。图书馆的外部景观和图书馆本体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的场景联系,阅读与教学不仅仅可以发生在室内,也可以发生在室外,这样从视觉层面和使用层面,景观都有了意义。


非教学(图书馆)和景观之间的耦合

如果我们把眼光从组团移到整个校园,那么基于耦合观念,小学校园系统需要的底层串联性架构是什么?我们认为是简单直接高效的通勤系统和功能化的景观节点。这对于整个校园的运行和管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交叉的两条轴线可以快速连接校园所有次级交通

结合两个人行出入口,我们设置了南北(190米)和东西(140米)两条交通主轴,结合竖向交通系统和次级交通,形成整个校园的通勤系统,不同标高的景观节点都和这个系统相结合,形成校园立体绿化和活动场所。

不同层台上的绿化都与使用和交通发生联系

有时候,景观本身也可以是校园空间的核心主题。在本案中,黄葛树作为校园图腾,备受重视。我们尝试着围绕黄葛树组织交通动线,规划校园室外空间,不管是从联系南北的架空主通廊,还是地面&地下操场,以及教学楼、空中连廊,包括新的宿舍平台和行政露台,我们确保每个地方都和黄葛树产生视线联系,各活动平台共同形成了“望树层台”,也形成了校园主空间的秩序。在这里,校园空间中长视距的重要性也再一次得到体现。

多层平台对黄葛树的视线是各校园空间之间的重要联系

庭院和黄葛树

风雨球场运动时可见黄葛树

黄葛树位于南入口的视轴上

天台操场可见黄葛树冠

有了空间秩序,功能组团之间的系统性耦合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这可能是宿舍和行政楼之间的便利性弱耦合,也可能是教学组团和图书馆、图书馆和小小国学院之间的功能性强耦合,甚至会创造出图书馆和地下车库接送系统之间的新型耦合关系,这些都是设计在program层面的体现,不可明知,却是让校园联合成为一个“好用的功能整体”的基础,也是新旧校舍统一的基础。


各功能的相对位置和联合使用是值得重视的

‍‍‍‍‍

在解决功能性统一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考虑新旧校舍形式语言上的统一问题。

老校舍经过三十余年的使用,已经出现不同层度的病理损害,并且很多现有功能用房与深圳市现阶段关于中小学建设的最新标准与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那么形式语言上的问题自然和功能性问题是分不开的。从设计角度上看,立面从来不是面,而是有厚度有功能的体。深圳的地理气候决定了空调和遮阳系统是满足建筑使用舒适度的标配,我们从这两个基本元素入手,尝试着为校园建筑立面构建一套整体的横向立面语言,并根据新旧校舍的不同需求,做不同的变形版本。

不同区域的立面既有统一元素也满足不同的功能性需求

在新建教学校舍,因建筑临操场较近,我们在立面上增加了阳台和绿植系统,为进一步减少噪音影响提前做好准备;在旧有校舍部分,我们针对原教室面积不足和采光差的情况,在增加教室面积的基础上,尽量扩大立面上的横向采光面积,原来占据立面的室内书架,则结合空调机位一起被塞入窗下空间;而学校西侧的行政楼和宿舍部分,因为其东西朝向,我们在水平遮阳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竖向遮阳系统。立面的厚度不仅意味着功能的完善,也意味着丰富的语言层级,而模数化的UHPC遮阳板、金属拉伸网和拉索,也为日后的工业化生产安装埋下了伏笔,这对整个建筑的建造周期和成本控制都会带来益处。

立面语言需要层级

南侧沿街人视

东侧主校门人视

西侧沿街人视

教学楼阳台人视

如果说在本案设计中,理性分析占据了很大成分;那么在建设问题上,感性则成了我们选择腾挪方式的基础。在整个学校施工期间,学校所有的教学功能都在继续,所以需要以腾挪的方式来保证有足够的使用空间。对于我们来说,2年半到三年的建设周期并不长,但是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就是其小学时光的1/31/2,我们希望在这段时间内,孩子们也能拥有一个功能完备的校园。因为操场的巨大占地面积会对整个过程有根本性影响,于是如何在任何时刻学校都能有一个操场就成为我们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腾挪的每个阶段都有操场的存在

让我们回到开始时候的那句话,操场位置是学校设计里的决定性因素。操场并行设置是设计的最初想法


是的,从一开始,在这个方案里,操场就是我们思考设计的决定性因素。

校园东南侧鸟瞰

育才一小改扩建项目视频

深圳育才一小改扩建项目

项目名称:深圳育才一小改扩建项目
业主:深圳市南山区建筑工务署
项目地点:深圳
总建筑面积:约56718㎡
设计时间:2024年4月-5月
建筑设计:上海和睿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主持:陈涵非&吴文博
设计团队:张涛、谢高峰、王雪峰、周艳、黄若蓉、张滨、马乐、潘大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