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绿峰中心 | GLA建筑设计
阅读:983 2024-06-17


傍晚,我们回访绿峰中心时,摄影师正在内街拍摄。相机对着内街的西侧,阳光从西北角上空斜射进来,刚好捕捉到了斜向下的建筑形体和斜射进来的光线,建筑有着明确的线条和阴影。

设计表皮用了圆润的线条,但关键是斜线。它塑造了这个建筑的形体和空间,同时解决了项目在城市区域关系、产业升级特征、空间感受营造方面的一些设计问题。


Part
01
城市区域关系
      绿峰中心位于杭州紫金港科技城,这里原本是片工业园区,随着整片区域的产业升级,新建项目也要满足新的城市形象和空间需求项目基地位于该片区域中心东西轴线的南侧。按照城市设计规定,中心绿化带已占据建设基地的一大部分,而建筑可建设范围又进一步被中间的公共通道分成两部分。同时规划要求高层建筑对中心绿轴保持26米的退让,叠加4.0容积率的要求,建筑形体已基本限定:两幢方方正正的塔楼,在朝向绿地的多层部分设计一些退台。

△ 区位分析
      当我们才开始设计时,地块北向的楼栋已经开始了建造。其形体与我们地块的常规方案类似,只是在转角部位增加了圆弧变化。如何在符合规划要求的情况下,与周边建筑——特别是与面对面的建筑形成呼应关系,建造一个有关联的建筑组群,同时又保持自身特点的建筑,是一开始构思就需要解决的问题。

△ 绿峰中心建造现场 ©GLA建筑设计

      在前期沟通过程中,业主提出一个空间设想:在项目中设计一条街道。从数据尺寸分析:保证塔楼的面积下,体型无法缩小,多层建筑也要保证最小的进深以满足使用功能。因此,常规形态的多层和高层建筑之间几乎没有街道的尺寸,想设计一条尺度恰当、氛围适宜、界面完整的街道是很难实现的。

      于是设计用第一条斜线——在主楼底部内切的这条斜线,它形成了内街最基本的尺度和特征,也把底部几层进深大但采光不足的室内空间,置换出一条可以遮阳避雨的室外街道。

      而第二条斜线将多层建筑两端切去,使原本朝向中心绿化稍显呆板的界面生成与绿轴平行的层层退台,却又有别于北向建筑的退台形式。

      在确立形体后,设计又采用建筑角部圆弧化的处理,建立和北向建筑的对话关系,让这个区块看似一个整体,又不失各自特征,达到和而不同的结果。

△ 形体生成



Part
02
产业升级特征

      杭州紫金港科技城原是由一个个封闭厂区组成的工业园区,面临工业上楼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因为位于杭州城区中,它的产业升级后是以产业为基础,融入城市生活功能、产业要素和城市协同发展,呈现出产城融合的状态。


△ 剖面功能分析图

      绿峰中心的设计呈现了底部空间开放丰富,中部生产办公空间高效灵活,顶端管理办公舒适放松的建筑空间特征

      底部空间不仅是工作场所更是生活场所,需要围绕产业人群的功能配置和环境打造。而更多开放的丰富的空间能吸引人群聚集从而发生交流碰撞,激发场所的创新力。这也是我们理解和支持业主打造内街的初衷。

      中部的建筑标准层是一个方正的平面,由核心筒和外圈柱形成通用空间,另外在货运流线,荷载管线方面做了合理的预留,为使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当下生产方式的变化也是经常性和难以预测的,因此这部分的设计更加注重灵活使用和高效利用。

△ 标准层平面

      顶部形体往往是形成建筑天际和形体特征的关键部分,顶部往往具备宽阔良好的景观视野,而其使用者也多是企业的管理者和核心人员,因此这部分的处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三条斜线在主楼顶部斜切下来,给顶部三层都提供了一个朝向中心绿化的露台空间。而一个宜人的室外空间往往让技术交流和商务谈判在放松的氛围中得到更良性的成果。

      同时两幢主楼露台相对,也形成了相互间的对话,并且和底部二道斜线形成了呼应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逻辑。



Part
03

空间感受营造

      绿峰中心着重于底部空间感受的营造,而这些底部空间也成为这个项目的标志性特征。前文提到的第一条斜线基本形成了底部内街空间的特征:一个下大上小梯形的空间,底部宽13米,上部逐渐收分。多层建筑上的第二道斜线方向上垂直于第一道斜线,形成一种有趣的呼应。这也让内街入口不那么封闭,更显开敞明亮。

      设计的斜线是隐藏在层层叠退立面表皮下,作为控制线和结构的骨架存在。每层的表皮会有4次叠退,加上转角使用和对面建筑呼应的圆弧元素,让斜线不那么的尖锐,最终在形式和空间感受上,都让人觉得温柔和亲近了许多。

      再往里面走,二层的连结走廊和三层连结的玻璃廊将这条130米长的内街从视觉感受上分为三段,让空间有了节奏。

      中段和中间南北走向的公共空间垂直交汇,这是项目的核心空间。从这里往北穿过过街楼,就进入城市中心绿轴,可以在建筑边的外摆空间闲坐交流,也可以在草地上休息和户外活动,获得进一步放松的体验。

      反向往南走,能看到一个跨度24米的灰空间,也是项目底部的标志性空间。在这入口的大灰空间下就隐藏着第四条斜线——8级叠退的大跨顶形成一条南低北高的斜线,也勾勒出这个梯形灰空间的特色。自然光透过顶部的穿孔板洒下来,空间的光线明亮又柔和。平时,这里作为两幢主楼的入口空间;在未来某些时段,也是一个全天候室外活动的舞台。


在建筑投入使用后,期待有这样一个画面:某个活动正在这片大的灰空间中进行,恰巧有几个人正在跳舞。即使是正午,阳光通过穿孔金属板菱形的空洞洒下来,就像穿过树叶一般变得柔和,人们就像是在树林间活动一样。在有人的场景里,建筑充满着生命感。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建筑面积:123394 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0年
完成时间:2024年
建筑设计:GLA建筑设计
业主单位:杭州绿城理想生活产城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建筑译者姚力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