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同志社幼儿园 |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阅读:1528 2024-06-03


前言

伴随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教育设施所需的空间和功能正在发生巨大改变。与此同时,作为应对脱碳努力的一部分,对现有资产(既有建筑)的再利用以及促进如木材等可再生建筑材料的使用也在加速进行。本系列将为大家介绍日建设计为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而打造的教育设施。

传承120年教育理念、以孩子为中心的幼儿园

▲校舍西侧外观 ©道下和亮/道下写真事务所


在创立120周年之际,同志社幼儿园从今出川园内搬迁至历史悠久的京都御苑东侧的新建园内。新园内充分利用公家府邸时代遗留下来的参天古树、土墙和木门,以御苑东面的绿化为借景,并使操场位于项目用地的西侧。考虑到景观,我们将校舍设计成了几栋人字形屋顶的建筑。这些建筑与地块内外的环境融为一体,就好像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一样自然和谐。幼儿园不应是受潮流所趋而兴废的消耗品,而是要创造一种环境使其贴近师生们日常在园内不经意间的丰富生活,我们希望这样的环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原始体验”,并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永远传承下去。


日建设计的解决方案

为了向新岛襄建园150年来传承的园内景观表达敬意,我们以适合各种材料的使用方式重新构筑起熏瓦、砌砖和木材。用砖块围护的混凝土墙显得十分厚重,木结构横梁采用了小直径柏木的轻量化组合,并将山墙和仓库刷上白灰泥以使其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滑梯和洗手台经过人工打磨显露出手工艺的痕迹。


同志社幼儿园面临的挑战:

在严格的景观限制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出传承并发展幼儿园传统教育理念的环境。

日建设计的解决方案:

通过理想的建筑布局、日式和西式结合的材料和形态创造出内外一体的环境,实现培养丰富体验的幼儿园。


本幼儿园的特点是以孩子们一年四季在操场(户外)和校舍(室内)中无拘无束来往穿梭的行动为中心构筑的内外一体的环境,这种环境将孩子们在接触花草和泥土的操场、平台、大厅和保育室中的活动串联为一个整体。自然光隔着木架从高侧窗照入房间,墙壁、门窗和家具都避免了幼儿化的设计,而是使用限定的材料,为幼儿留出自主思考和自由玩耍的空间。


设计详情

1.布局规划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毗邻京都御苑拥有丰富绿植的场地价值


▪在悉心保留银杏树和香樟树、朴树等原有树群让人感受到四季的同时,在地块南面公寓一侧设置保育室,将操场设在阳光充足的北面。

▪两层的游戏室设在了体量较大的邻地建筑之间,考虑到临街景观,人字形屋顶的建筑采用了平入设计(建筑入口与屋顶斜面处于同侧)。

▪连接东西的走廊穿过幼儿园中央,将作为幼儿动线起点的储物柜和看护幼儿的职员室规划到地块中心。


▲操场全景 ©道下和亮/道下写真事务所

▲西侧外观及银杏树 ©道下和亮/道下写真事务所


2.内外一体的环境


▪将环绕原有树木的楼梯与通过滑梯连接操场和回遊动线的2层“青空平台”作为可开展各种活动的第二操场。

▪考虑到景观,将库房、楼梯、EV和空调机位整合为刷白灰泥的仓库。屋檐下的檐廊空间“宽走廊平台”作为连接保育室和操场的半室外主动线。


▲从青空平台眺望京都御苑 ©道下和亮/道下写真事务所

▲宽走廊平台 ©道下和亮/道下写真事务所


3.日式与西式结合的材料和形态


▪考虑到同志社今出川校区红砖建筑群形成的风景和严格的景观限制条例,我们决定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砖墙上搭建木结构瓦屋顶,并让结构裸露在外。

▪山墙和仓库采用白灰泥粉刷以便与周围街景和谐相融。

▪我们认为幼儿度过大部分时间的保育室和宽走廊平台最好采用适合幼儿尺度的实木,而不是集成材那种工业制品,因此我们以120规格的柏木为主要建材,并尽量隐藏起金属件,在顶上搭建了轻盈的“插接式桁架”。


▲小直径柏木实木构成的插接式桁架覆盖着保育室 ©道下和亮/道下写真事务所

▲绘本架的灵感来自于京町家的柜子楼梯 ©道下和亮/道下写真事务所


版权均归日建设计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任意转载或引用文字及图片。


项目概况

项目业主|学校法人同志社

项目位置|日本京都府京都市

建筑用途|幼儿园

用地面积|2,258.09㎡

建筑面积|新园区:1,057.70㎡、包含原有建筑:2,272.83㎡

建筑层数|地下1层、地上2层

主体结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木结构

最高高度|7.920m

竣工时间|2020年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