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普明禅寺 | 孟建民本原设计
阅读:1525 2024-06-20


▲ 坐落于群山间的普明禅寺


八水村位于温州市瑞安塘下镇莲花山和蛙蟆山之间的谷地,这里民间佛教文化盛行,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自己修建并供奉的寺庙。普明禅寺的年轻住持希望在村里修一座可以讲传佛法的现代寺院。这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设计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即宗教与世俗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 普明禅寺鸟瞰


佛教创立于古印度,汉代经吐蕃传至中原,魏晋南北朝时期受梁武帝推崇而兴盛,自此佛教建筑开始按皇家宫殿制式进行复制和推广,逐步发展为“中轴对称、坡顶合院”的统一模式。


▲ 普明禅寺的用地呈锐角三角形


然而,项目的用地呈锐角三角形,狭长紧张,传统的布局方式很难成立。但如果研读进入中国之前的佛教文化,可以发现从窣堵坡、曼陀罗到转经筒,“圆”作为最基本的形式几乎无处不在。这启发了我们跳出“轴线”的束缚,采用非对称式的灵活布局设计:释迦牟尼像居于场地的几何中心位置,其他功能空间围绕“中心圆”而展开。


▲ 普明禅寺顶视图


▲ 寺院与原始山体形成共生关系


首先沿东面的溪边小路设计一面直线形院墙,与山体呈30度围合出内向庭院,最大化利用场地。墙体外层由当地的大块天然石材砌筑而成,嵌入佛像成为有亲和力的寺院对外界面;对内墙体则被“空间化”,成为僧舍空间容纳二十位僧人和居士的日常起居。


▲ 直线型院墙


基地南端采用开放式的山门设计,地面引山泉形成放生池,上方悬浮内壁刻有金刚经的四块经板,共同围合成方形的集散空间。绕过山门,访客沿折线式的路径缓缓上升,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中国传统寺庙中空间收放的序列感和层层递进的仪式感得以强化,营造出静心宁神的入寺氛围。


▲ 开放式的山门设计


▲ 移步换景,曲径通幽


▲ 四天王坊


中心位置的圆柱形体量是禅寺的核心,我们将传统上水平向分布的大雄宝殿、藏经阁和讲经堂沿垂直向整合,让佛教文化中殿、塔、龛、堂等空间元素融为一体。双层筒体结构的外层是千佛龛墙,摆放原有寺庙保留下来的各式小型佛像;内层为半透明的大雄宝殿空间,安放大型如来佛像,每日的早晚课法式在这里举行。大雄宝殿的顶盖设计为半径六米的钢结构手动转经筒,随人们缓缓驱动,风铃轻摇诵经。


▲ 大雄宝殿


下方的讲经堂和藏经阁是僧人与村民的共享交流空间,在这里僧人们可以讲经布道,研习佛法;村民们可以抄经学佛,打坐静思。


▲ 落日下的禅寺


总结起来,这是一次圆融各种“关系”的设计——神圣现于世俗,传统立于现代,建筑生于自然。




技术图纸

▲ 总平面图


▲ 首层平面图


▲ 剖面图


▲ 东立面图


▲ 剖透视图




瑞安普明禅寺

项目类型:宗教建筑

建设地点:浙江省瑞安市

设计时间:2012年
建成时间:2023

用地面积:2,822㎡

建筑面积:3,621㎡

设计单位:孟建民团队
主创建筑师:孟建民

设计团队:徐昀超、邢立华、符永贤、林海涛、易豫、李松名

摄影:苏圣亮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